破解年末多城土地频频“流拍”之谜
文/克而瑞研究中心 杨科伟 董妍
临近年底,土地市场一面“地王”不断,那厢又接连“流拍”,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。根据CRIC数据整理,12月1日-13日,12月地块流拍总建筑面积为304万㎡,其中近七成集中在二线城市,而又以成都“流拍”最严重,12月已流拍14幅地块,建筑面积超过131万㎡,此外,青岛、郑州等城市也相继有“流拍”地块出现。
“流拍”在整体市场升温、房企不差钱的情况下发生
首先,11月土地投资额又创新高,土地市场持续升温趋势不变。2015年11月,全国300城市经营性用地成交金额达到年内最高值,为1900亿元,环比上涨52%,同比上涨23%。成交均价更是达到4410元/平方米,达到历史峰值,同、环比均上涨2成以上。整体来看,2015年6月以来土地市场自始终维持较高的投资热度。
其次,房企自有资金充沛且融资成本低,资金面宽松为房企投资增加便利。
从市场角度看,房企出货积极,到位资金非常充足。统计局数据,2015年前11月商品房销售额74522亿元,增长15.6%,增速提高0.7个百分点。与之直接相关的,房企的到位资金非常充足。1-11月份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2563亿元,同比增长2.2%,增速比1-10月份提高0.9个百分点。相对的,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落。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702亿元,增速比1-10月份回落0.7个百分点。到位资金增速上涨,与开发投资增速回落的明显对比,可以看出,房企持有大量现金,且投资非常谨慎。
从融资角度来看,国内货币政策宽松,融资成本低。根据108家房企融资情况统计情况来看,11月融资金额2545.5亿元,是10月融资额的2倍。同时房企融资成本也在走低,11月企业融资中债券利率普遍在3.0-4.5%之间,相较于10月利率3.9%-7.4%之间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。融资成本的走低,利于房企运用杠杆,抢占土地资源。
市场预期、供地结构和地块“缺陷”造成“流拍”频发
首先,市场原因:销售面积增速连续下降,前景预期欠佳提示下,房企投资初显谨慎。
以成都为例,作为2015年房企重点投资城市,流拍现象却最严重。仅从供求比和成都的投资热度来看,土地流拍并不合理。我们看到,11月成都供求比只有0.4,消化周期仅10.7个月,仅从这个指标来看,当前市场表现还不错,土地流拍并不合理。但成都近两月土地流拍频繁,我们认为,这与成都市场近两年需求动力不足有直接相关。选取南京、武汉两个城市与之对比,成都在2013年有22%的需求增速之后,便增速下滑。相反的,南京、武汉同样作为房企的重点投资城市,2015年需求强劲。特别是武汉,连续4年保持较好的增速。成都连续下降的销售增速,楼市需求动力不足,影响房企对楼市预期,是土地流拍的重要原因。
其次,供地结构问题:部分城市商办供求失衡,商办性质土地受冷。
根据12月已经流拍的地块,二线城市全部为商办地块,考虑到二线城市商办供求失衡的现状,部分地块因是商办地块属性,也导致其无人问津,如郑州、沈阳、济南等地区。值得注意的是,成都内环内,位置较好的地块,因是商办属性,最终也流拍,可见二线城市商业发展确实存在瓶颈。
再次,地块本身:一线限制条件苛刻,二、三线城市主要考虑地块性价比。
1)深圳这类一线城市流拍,多是因为土地购买限制产业准入范畴,房企望而兴叹。如12月宝安中心区地块,8日深圳宝安中心区出让的三幅商业用地,政府均严格限制产业准入范畴。要求该三宗商业用地准入产业类别为互联网产业、物流与商贸流通业和家具制造业。同时,地块还有至少20年内不得转让的要求。
2)青岛这类二线城市,因区位过于偏远,虽地价便宜,但开发前景并不理想。12月10日,青岛流拍的三幅地块起拍楼板价仅有600多元,周边住宅成交均价为4000元/㎡ 左右,按照底价成交计算,在销售情况较好的情况下,房企盈利空间相当充足。即便如此,这三幅地块仍然流拍,与其过于偏远的区位有直接关系,这三幅地块位于青岛的平度市较为偏远的位置,市场需求并不旺盛。
去库存与城市分化背景叠加,流拍现象将成为常态
我们认为,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会持续升温,截止日前,一线城市还有33幅地块尚未竞拍,其中包括22幅宅地,接下来的土地竞拍盛况,竞争必定会更加激烈。二线城市因市场环境的变化,房企在各城市土地投资重心也会有所变化,流拍现象将并不止于此。特别是,合肥、厦门这类2015年投资热门城市,在需求持续性不足的情况下,未来土地市场投资难免陷入低潮。
相关推荐
>>>点击图片浏览
专 业 • 深 度 • 客 观
↑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↑
回复关键词,系统将自动检索相关文章,如:
万科 | 绿地 | 万达 | 融创 | 房企
地产 | 销售 | 独家 | 排行榜